首页 新闻 昆明的城更之路

昆明的城更之路

当然,对城市伤筋动骨的改造通常不会一帆风顺:步子迈太大,真的容易“扯着蛋”

2013年,昆明382个城中村改造计划并未如期完成,反而在2015年迎来了降温。

当年3月,昆明市下发《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核心要求就几点:一、未审批的,原则上不再审批;二、批而未动的57个要重新审视,不成熟不推进;三、已经动工的200个要一个一个梳理研究,加快推进早日完工。

一句话,稳妥取代了激进,不再大拆大建。

2015年,据媒体统计,近200个城中村完成改造的仅30个,近八成处于在建、拆而未建或未拆迁阶段,其中连拆迁都没有启动的城中村占到42%。

那一年,楼市也大幅下行,前几年昆明数得出来的烂尾楼,大多是那时候的产物。

很多人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房子,还留下了一地鸡毛。

在消停了几年之后,昆明城中村改造进程终于再次起航,昆明楼市也迎来了牛市。

全国前50强房企万科、融创、中海、招商、碧桂园等一个一个接下当年未完成的任务,下马村、岗头村、五里多、波罗村、广卫村……背后均是熟悉的房企身影。目前昆明在售的不少楼盘,都是当年城中村改造的遗留或后续项目。

塔吊背后是城市的快速“生长”

伴随着2016到2020年这场牛市,昆明许多城中村的农民洗脚上岸,享受着政策和改革红利的美好。

过去十年留下的那些伤,终究会被时间和新的改革抹平。关于昆明城改到底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也开始迎来全新的探索。

2020年,系统性的、大规模的昆明城中村改造再次起锚,只是换了一个更时髦的词: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消灭昆明绝大部分的烂尾楼和开启新的城中村改造。

这次的动作比2008年开始的那场运动似乎更大、更迅猛。

02

2020年9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推进会,发布了昆明编制的《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行动计划》。

《计划》梳理出全市395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据昆明市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2021年6月,昆明市已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111个,正在实施改造174个,131个项目已建成并移交回迁安置房。

在数字上,细化得很明确:2021年计划改造完成8个项目;2022年计划改造完成26个项目;2023年计划改造完成51个项目;2024年计划改造完成70个项目;2025年计划改造完成129个项目。

日新月异的现代新昆明

与此同时,2021年8月,住建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在强调要转变开发模式的同时,对于城市更新改造的模式探索,也给出了相应的方向,即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

换句话说,如何科学地进行城市更新?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就提出过“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他认为城市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整体。因此,城市建设应该遵从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

这套理论也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城市更新案例中得到验证。

2017年6月,王石在朋友圈官宣“退休”后的第二天,就去了杭州的万科良渚文化村。

一碗2块钱的豆浆、一根1.5元的油条…在接待外国友人参观前,他去村民食堂吃了一顿心心念念的良渚早餐。

良渚文化村村口的“村民公约墙”

王石毫不掩饰对这里的喜爱,有一段时间,他只要到杭州,必去良渚文化村,而且每一次他都能发现一些“美妙的变化”——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份由社区业主自治自理形成的《村民公约》,引起社科院的关注;

首创了健康不贵的村民食堂,这是万科“第五食堂”的原型…

从个体到群体,良渚文化村变成了不同于普通小区的、一个有精神内核的地方。

如今,这里开发已接近尾声,但投入并没有停止。相反,万科良渚文化村在浙江省“共同富裕试点”的指引下,基于“未来社区”战略,在长期主义持续投入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整合提升。

良渚文化村一角

放弃了过去为人诟病的粗放式改造,建设者开始意识到了打造文化新地标在城市文化保护工作上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实践“有机更新”的良好载体。

除了让一个城市拥有未来,安顿好了一个城市的过去也尤为重要。

03

在如今,如果我们试图提取关于城市“未来性”的各种标记,会发现这些标记往往与“扩张”相关。

不少人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是建立在视觉符号上的:摩天大楼、工业感、高密度……

人们热衷于用一个全新的地块,打造出一个所谓有未来感的现代空间。但我们对于城市未来与现代性的想象,真的就仅限于此吗?

确实,关于未来城市的想象,答案永远可以漫无边际。但在这中间有一个引力点:人。

城市的本质是生活,而生活的主体是人。马伯庸认为,如果一个空间能够构建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它就具备了人文的特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同都市的酵母,让整个城市变得“松软可口”,富有灵魂。

未来社区创想效果图

现在,昆明南城,巫家坝中央公园和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之间,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的地方,一场未来城市想象试验正在展开。

人们试图在这片热土上,寻找未来都市的答案。

《城市更新》一书中曾提出城市更新的三把动能钥匙:体验、场景、情怀

巫家坝,作为一代老昆明人共同记忆的地域名片,有着强烈的文化符号标签;滇池会展片区,作为昆明迈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城市界面,有着无限的潜力。

在这当中约17平方公里的土地,未来将如何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2013年,是昆明真正开始感慨“我太南了”的一年。昆明南城开始崛起。整个城市迎来巨变,一路向南,快速向前。

2016年7月,万科进驻会展片区,与昆明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官渡区签署了片区《投资开发协议》。随后,2018年1月,在获取翡翠滨江项目的同时万科也参与了大清河的改造,同年5月,该项目首开,万科在南市区迎来第一位业主,之后几年间,万科·大都会、500里和公园城市等项目相继亮相。

七彩国际社区目前布局图

与此同时,万科还与官渡区政府合作,首次引入海派教育至昆明,在万科·500里建设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学校,总计规模144班,涵盖小学至高中,由上海市知名特级校长张正之率领资深专家团队进行全面运营管理。目前,该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已开学。

而随着一栋栋高楼在南市区拔地而起,万科在南市的大家庭也日益壮大。2019年12月,翡翠滨江首批住宅迎来交付,约642户万科业主喜迎新居,随后历经8次交付,于今年6月成长为约2926户。如今,伴随着大都会和500里的相继交付,5年时间里,万科在这里拥有了约13500余户业主。

七大场景——综合商务场景示意图

可以说,前一个十年万科让昆明南城日新月异,那么,后一个十年,又将如何起笔?更重要的是,如果为它预设一个未来场景,场景中的人又需要怎样的体验?

未来的都市,如果要回到人本的初衷,必须要把城市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这样的思考下,同时为了响应昆明市十四五规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妥善处理好城市更新改造与有序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社区形态、创建各具特色、各有主题的未来社区。万科在这里落下了七彩国际社区,开启对未来城市的探索。

七彩国际社区未来交通场景示意图

从技术回归到人文的本质是总指南。怀揣对滇池深厚的情感黏连,昆明万科沿着时间与城市的路径,以世界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以飞虎大道为轴线,通过对巫家坝中心、滇池国际会展中心、500里滇池大湖进行串联,用一座七彩国际社区将世界先进城市的昆明样本娓娓道来。

世界先进城市的昆明样本,这是万科对七彩国际社区的定义。

作为万科汲取国内外众多先进城市社区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昆明实际进行的未来城市单元实践,七彩国际社区是万科追随昆明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样本示范区,更是万科与昆明共建发展、共生发展的城市更新蓝图。

七彩国际社区整体效果图

一切都是围绕着“人本”这一核心展开。按照构想,万科将引入未来城市单元理念,以7大场景作为城市运营导则来对七彩国际社区进行总体规划,打造集滨水公园、缤纷商业、综合商务、城市市政、枢纽之城、文教康养、未来居住的未来城市样本。

实际上,云南万科关于城市更新的畅想不只是一种改善,更是一次对滇池会展片区乃至昆明南城的重新定位。

走出过去的昆明南城,未来还将会有更多机遇与可能性。一个生态化、现代化、国际化的 “现代新昆明”是否将会从这里全新起航,让我们拭目以待。